全球市場金融週報 2025年10月第三週(10/13–10/17)

全球市場金融週報

2025年10月第三週(10/13–10/17)

全球市場聚焦美中貿易緊張升溫、美國政府關門與AI資金過熱風險。美方重提關稅升級,中國加強稀土出口控管,引發供應鏈與通膨壓力;美國關門事件延長財政不確定性。AI需求帶動基建投資,但估值集中與融資循環引發監管疑慮。歐洲推進半導體安全審查,印度成新AI樞紐。市場方面,美債殖利率下行、黃金創高、美元偏弱、歐元與日圓回升。展望第四季,建議聚焦AI基建與防禦型資產,維持高品質與避險配置。

 

資料來源:BBC News、NASDAQ News

 

  1. 本週焦點
  1. 美中經貿再升溫:加徵關稅威脅+中國稀土出口控管收緊——美方重提最高達100%加徵關稅的選項;北京同時擴大稀土與關鍵礦物的許可與最終用途審查,對EV馬達、國防與高科技供應鏈造成上行成本與交期風險。
  2. 美國政府關門外溢:裁員計畫與臨時禁制令交錯,需求風險與不確定性並存——先有「大規模裁員」與以關稅收入暫撐WIC傳出,後有聯邦法官頒下臨時禁制令阻擋裁員;短期緩解所得衝擊,但拉長政策不確定。
  3. AI雙面刃:實體基建強勁、估值與融資結構受質疑——AI資料中心「電力—網路—散熱—記憶體」鏈條持續擴張;同時,國際機構與產業老將提醒「循環/供應商融資」與過度集中帶來的估值回落風險。
  4. 地緣—監管交織:歐洲強化半導體經濟安全、印度承接大型AI資本開支——荷蘭對中資晶片資產採取安全管制,Alphabet 宣布在印度安得拉省投資150億美元打造大型AI樞紐,凸顯供應鏈在安全與效率間再平衡。
  5. 網攻衝擊實體經濟:朝日集團停產案例成示警——勒索攻擊迫使日本最大釀酒商部分停工、改以紙本/傳真接單,體現「營運資安」對庫存、出貨與財報時程的實質干擾。

 

  1. 深入解析

—關稅+稀土=「輸入型通膨 × 供應鏈瓶頸」的雙擊

成因:美方把關稅作為談判籌碼、同時以國安名義擴張;中方以稀土與電池材料的出口審批作為「閥門」。
傳導:① 物料成本抬升(Nd/Pr/Dy磁材、石墨/鋰),② 安全庫存拉高、資金占用上升,③ 終端價格與交期風險推高。
結果:短期利多北美/歐洲本地化稀土與磁材計畫及回收業;中下游客戶(EV、風電、航太/國防、手機)毛利承壓。

— 美國關門:勞動所得衝擊被緩解,但「不確定溢價」延長

成因:財政談判僵局;行政部門以關稅收入與已撥款科目「挪用」因應。
進程:傳出擬啟動大規模裁員 → 法院TRO暫阻 → 數據發布延遲、聯邦消費與採購放緩。
結果短期:需求下行風險緩和;中期:政策能見度下降、企業延後資本支出,市場風險偏好受壓。

—  AI「實需強/估值難」:從需求確定性到資本結構的鞏固戰

成因:生成式AI使用量與算力需求推動電力、光纖、散熱、記憶體與土地/水資源投資;IMF與產業人士對「供應商互持、循環融資」與估值集中示警。
結果股權:平台龍頭享使用量—變現邏輯,但二階供應/租賃型故事易受估值重估;實體資產:電網、機電與能源基建得到多年期訂單支撐。

— 監管與地緣的「版圖化」:歐洲經安優先、印度承接雲/AI

荷蘭以經濟安全為由介入中資半導體資產,預示歐洲版「CFIUS化」;另一方面,印度以稅務、電力與人才優勢承接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投資,推動在地供應鏈與電網升級。對策:跨區資產配置需同時檢視政治風險基礎設施承載力

— 營運資安成為固定成本項

朝日事件顯示:短期銷量與組合受限、財報遞延;中期資安資本支出與保費拉升、毛利侵蝕。跨產業(消費、零售、物流、工業)皆需提升第三方供應商治理。

 

  1. 全球市場回顧
  • 股市:週內風險偏好數度切換;早週因關稅緩和及AI硬體合作傳聞反彈,後段遭美國地區銀行賣壓與政策雜訊壓回;歐股受利率回落與政治降溫支撐,亞股以日本相對穩健。
  • 債市:多位聯準會官員釋出再降息傾向,10年期美債殖利率下探近六個多月低點,曲線偏向牛市走陡/走平之拉鋸。
  • 商品:油市在需求憂慮與供給雜訊間拉鋸;黃金創新高、白銀同步放大,資金將其視作政策與地緣對沖;農產分化——糖/可可走弱、黃豆受強勁壓榨支撐、玉米受亞洲採購托底、咖啡受巴西天氣與庫存牽動。
  • 外匯:美元指數因降息預期走弱;歐元受ECB語氣支撐、日圓因干預風險與PPI偏強而回補。

 

  1. 經濟數據剖析
  • 美國:官方數據受關門影響延遲;密大10月信心降至五個月低點、一年通膨預期下滑;費城聯儲製造業轉負、NAHB建商信心回升至六個月高,呈現「製造偏弱、房市企穩」分化格局。
  • 歐洲/英國:德國景氣期待改善、歐央行姿態「近中性」;英國8月GDP僅+0.1% m/m、製造回升但服務停滯,財政規則迫使11/26預算案有加稅風險。
  • 日本:9月PPI高於預期,為日銀正常化提供鷹派素材,同時政治不確定壓抑風險偏好、加大日圓雙向波動。
  • 能源/農產品「硬訊號」:EIA顯示美國原油低於五年均值、天然氣庫存高於均值;NOPA壓榨創高、亞洲玉米標購活絡,為黃豆/玉米提供實體需求底

 

  1. 市場展望

股市

  • 配置主軸:維持「品質–現金流」優先,AI主題轉向基建必需(電力設備、變電/光纖、散熱、記憶體/HBM、資料中心REIT)相對於高Beta應用層;對住房鏈關稅敏感(建材、家居、軟體木製家具進口商)保持防守。
  • 區域:美股在銀行信用雜訊與AI韌性拉鋸;歐股受益殖利率回落與歐元偏強,但汽車/出口商仍面臨訴訟與政策風險;日股視日銀路徑與聯合執政不確定性。

債市

  • 美債:FOMC(10/28–29)前降息定價高企,偏向戰術性增持存續期;若關稅正式落地導致通膨再抬頭,長端期限溢價可能回升,建議動態調整。
  • 信用:投資級相對穩健;高收債擴利風險集中在消費循環與政府收入曝險度高的發行人。

總經

  • 基準情境:貿易緊張與關門拖累增速、但AI/基建資本開支提供對沖;核心通膨續降、Fed具「保險式」降息空間。下行風險:11月起關稅硬落地+關門延宕;上行催化:政策降溫+數據恢復。

大宗商品

  • 貴金屬:在實質利率下行+避險下偏多,逢回布局為宜。能源受需求擔憂與供應雜訊相互牽制,區間偏震盪。農產走勢分化:糖/可可逢彈偏空、黃豆/玉米逢回偏多、咖啡維持高波動。

外匯

  • 美元:在降息預期下偏軟,但關稅/地緣新聞限制其下行;歐元獲ECB溫和言論支撐;日圓具上行非對稱性(干預+PPI偏強+美債殖利率回落)。

 

  1. 結論
  • 核心結論:本週市場在「政策製造的波動」與「政策導引的緩衝」之間擺盪——關稅與稀土管制提高成本與庫存需求,美國關門延長不確定性;相對地,Fed偏鴿、AI實體基建帶來現金流能見度。建議質優勝於貝塔戰術性長存續期貴金屬逢回
  • 主要風險:① 11月關稅正式升級與中國材料出口進一步收緊;② 美國關門久拖衍生信用與數據風險;③ 區域銀行資產品質惡化;④ AI估值集中觸發重估。對策:以電力/光纖/散熱/記憶體等「AI基建必需」為核心配置,對住房鏈與中國單一採購依賴度高的硬體/耐久財保持對沖。

 

 

 

分享你的喜愛
亞太投顧編輯群
亞太投顧編輯群
訂閱
通知關於
guest
0 留言
回饋意見
查看所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