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金融週報
2025年7月第四週(7/21–7/25)
2025年7月第四週,全球市場聚焦於美國擴大全球關稅戰,涵蓋歐盟、亞洲與南美多國,引發供應鏈重組與報復風險。Apple遭17州反壟斷訴訟,成為科技監管轉捩點;Nvidia推出AI工業作業系統,進一步鞏固AI基礎設施地位。美日達成貿易協議助日股創新高,IMF下修中國成長預期至4.1%。烏克蘭港口遭襲引發小麥價格飆漲,糧食供應再陷危機。雖企業財報穩健與Fed鴿派立場支撐市場,但地緣政治與結構性風險持續升溫,投資人宜保持防禦與彈性配置。
資料來源:BBC News、NASDAQ News
一、每週焦點摘要(Highlights of the Week)
- 川普政府貿易戰擴大,全球盟友受創:包括歐盟、加拿大、墨西哥、菲律賓、柬埔寨與斯里蘭卡等多國皆遭美方課以高關稅,引發全球供應鏈動盪與報復性關稅風險。
- Apple遭17州聯合提告壟斷行為:蘋果公司被控利用iOS生態系壓制競爭並提高消費者成本,成為美國科技產業監管的重要里程碑。
- 美日簽署「歷史性」貿易協議:降低汽車關稅並取得高達5,500億美元的日方投資,助日股創一年新高,也暫緩部分貿易摩擦。
- 全球糧食危機再起:俄羅斯攻擊烏克蘭港口:黑海港口遭無人機攻擊,導致小麥價格暴漲7%,加深歐非糧食供應壓力。
- Nvidia推出AI作業系統OmniOS,布局工業AI:Nvidia推出新作業系統,進軍自動化工廠、物流與零售業,挑戰微軟與亞馬遜。
二、深入分析(In-depth Analysis)
- 貿易保護主義重塑全球供應鏈
本週,川普總統一連串的關稅措施震撼全球市場,包括對菲律賓課徵19%關稅、對柬埔寨與斯里蘭卡課徵分別36%與30%關稅,並提出對巴西商品施加50%關稅的提案。這些行動除對發展中國家服飾業勞工造成重大衝擊,也引發跨國企業(如Nike、Levi’s、Stellantis、GM)重組供應鏈以避開關稅損失。歐盟與加拿大也考慮進行報復性措施,預示一場新型貿易冷戰的成形。
- Apple壟斷官司與科技業監管浪潮
17個州對蘋果提起反壟斷訴訟,聚焦於其App Store規則、NFC支付限制及雲端遊戲封鎖,若法院判決對Apple不利,恐迫其開放iOS平台,挑戰其營運根基。此案也可能引發歐洲與亞洲對大型科技平台的同步監管行動。
- 美日貿易協議:雙贏或政治妥協?
美日最終敲定的貿易協議削減汽車關稅至15%,並獲得日本對美國製造業的巨額投資承諾(涵蓋半導體與製藥業)。然而,美國本土車廠表達不滿,認為該協議對外國品牌過度優惠。儘管市場短期反應樂觀,日股與道瓊皆上漲,但專家指出,川普談判風格可能對未來多邊合作模式產生負面影響。
- IMF調降中國成長預測,揭示結構性困境
IMF將中國2025年GDP成長預測從4.6%下修至4.1%,主因包括房地產持續疲弱、消費復甦乏力與資本外流。CSI 300指數應聲下跌1.7%,人民幣匯率亦走貶。除非中國加速改革國企、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否則恐落入「低成長陷阱」。
- 烏克蘭港口遭襲,小麥價格飆漲
俄軍無人機空襲烏克蘭黑海港口,重創主要穀物出口設施,引發全球糧食供應恐慌。聯合國呼籲重啟糧食談判,但市場對歐非糧食短缺的疑慮已擴散。
三、全球市場總覽(Global Market Review)
全球市場於本週顯示「風險偏好與避險情緒交錯」的混合態勢:
- 美股:在強勁財報與部分貿易談判進展支撐下,道瓊與S&P 500創新高,科技股則受Apple官司與Tesla獲利下滑影響表現分歧。
- 歐股:Euro Stoxx 50波動劇烈,因ECB釋出鴿派語氣與製造業PMI回升,但消費信心與汽車銷售數據疲弱導致市場信心不足。
- 亞洲:日經因貿易協議激勵飆升逾3%,但中國股市則受成長下修拖累下跌1.7%,香港與韓國市場同步震盪整理。
四、經濟數據分析(Economic Data Analysis)
美國
- 就業市場:初領失業金人數降至3個月新低,顯示勞動市場仍具韌性。
- 製造業PMI:S&P 7月製造業指數降至49.5,為七個月低點,製造業出現收縮徵兆。
- 房市:新屋銷售低於預期,既有屋銷售年減2.7%,顯示高利率持續壓抑購屋需求。
歐洲
- PMI指數:歐元區綜合PMI回升至51,顯示仍具韌性。
- 德國消費者信心:GfK指數下滑至-21.5,反映家庭支出意願下滑。
- 新車註冊:年減7.3%,為10個月最大跌幅。
中國
- IMF下修成長預測:反映房市與消費未明顯回升,青年失業率高企。
- 進口數據回穩:部分商品需求回溫,支持大宗商品價格。
五、市場展望(Market Outlook)
股票市場(Equities)
- 短期內,美股受企業財報與Fed鴿派預期支撐,但貿易政策仍為最大風險源。
- 市場聚焦Alphabet、Tesla、Verizon等重量級企業財報,並觀察Apple壟斷案後續進展。
債券市場(Bonds)
- 美國10年期殖利率回升至4.38%,因就業數據強勁與通膨預期降低。
- 歐洲與英國公債殖利率同步上升,反映風險偏好回溫,但ECB仍偏向鴿派。
大宗商品(Commodities)
- 能源:原油價格震盪,雖有供給壓力但OPEC+未來行動具不確定性。
- 黃金/白銀:因美元反彈與殖利率走升承壓,但中長期仍受避險資金青睞。
- 農產品:小麥因烏克蘭事件飆漲;咖啡因巴西關稅與霜害風險上升6%;糖價受可口可樂改用蔗糖與中國需求上升反彈。
外匯市場(Forex)
- 美元:在就業數據強勁下反彈至97.22,短期具延續動能。
- 歐元:雖有正面數據,但ECB鴿派立場削弱上行力道。
- 日圓:因殖利率差與政治不確定性而走貶,風險偏好回升亦壓抑日圓表現。
六、總結(Conclusion)
本週,全球金融市場繼續在貿易政策、企業財報與經濟數據三大主軸間震盪。美國對多國祭出新一輪關稅措施,已引發供應鏈重組與報復風險。中國成長下修、歐洲信心低迷與AI監管議題亦增添不確定性。
然而,強勁的美國就業市場與穩健企業獲利為市場提供短期支撐。隨著FOMC會議與更多財報即將出爐,投資人應持續關注政策轉向、消費與企業盈利的實質走勢。
投資建議:建議偏向防禦性配置,聚焦基礎建設、醫療、能源與AI供應鏈,同時保留部位以應對潛在市場震盪。穩健配置將成為應對「政策即風險」時代的核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