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金融週報 2025年8月第三週(8/11–8/15)

全球市場金融週報

2025年8月第三週(8/11–8/15)

2025年8月第三週,焦點在美國關稅與通膨。美自8/7起對逾90國調升關稅至18.6%,並與中國延長90天休戰。美7月CPI年增2.7%持平,核心CPI升至3.1%,PPI年增3.3%超預期,令9月降息預期降至25bps。Nvidia、AMD同意對中AI晶片銷售繳15%營收換取出口許可。OPEC+維持減產推油價至88美元。展望上,股市震盪、科技與內需股抗跌,債市偏短端,美元短線仍強。

資料來源:BBC News、NASDAQ News

 

一、本週重大事件摘要(Highlights of the Week)

1)美國關稅體系升級、但美中延長 90 天休戰:8/7 起,美國對逾 90 國的廣域關稅使平均有效關稅升至 18.6%(自 2024 年的 2.4% 暴增),同時美中臨時維持既有關稅(美對中 30%、中對美 10%)以換取繼續談判窗口。這一「高牆+暫緩」的組合成為週度最關鍵的宏觀變量。

2)通膨結構分化:CPI 持平、核心 CPI 上行、PPI 意外轉強:美國 7 月 CPI 年增 2.7% 持平,但核心 CPI 年增 3.1%,同月 PPI 年增 3.3%(月增 0.9%),顯示上游成本與關稅傳導壓力仍在;零售銷售 +0.8% m/m 高於預期,凸顯消費韌性與聯準會(Fed)兩難。

3)科技與產業政策交織:AI 晶片換許可的「15% 分潤」機制:Nvidia、AMD 與美方達成協議,對中國銷售特定 AI 晶片以營收 15% 上繳換取出口許可;白宮並宣示對半導體進口課徵 100% 關稅 的方向(附有在岸化豁免構想)。產業獲得「可賣但毛利受壓」的新常態。

4)能源與大宗:OPEC+ 紀律延長意向、油價重返 88 美元上方;天然氣供給寬鬆、軟性商品多空分化。IEA/EIA 的中期過剩預估與美國高產量上限,使油氣中期仍受抑;咖啡受巴西霜凍傳聞與羅布斯塔出口驟減而走強,糖價則受印度季風改善而回落。

5)供應鏈戰略與地緣:歐洲稀土加工擴產、澳洲–瓦努阿圖「Nakamal 協議」成形。法國 La Rochelle 廠獲歐盟支持擴充處理 17 種稀土能力;澳洲與瓦努阿圖簽署 A$5 億、10 年協議(涵蓋資料中心、氣候與安全),對沖中國在太平洋影響。

 

二、深入分析(In-depth Analysis)

(一)「高牆+休戰」:關稅衝擊的三重通道

動機:工業政策與財政收入並舉。平均有效關稅躍升至 18.6% 是 1933 年以來新高,意在保護製造業、引導供應鏈回流並充實關稅收入。過程:企業前期「趕運」使年初美國貨物進口與貿易逆差異常放大,之後才回落;中國對美出口上半年下滑並轉向印度、歐盟與東盟。結果:短期通膨傾向(進口品、家電、電子已見滲透),中期壓抑需求與企業毛利、加速供應鏈多元化;對歐日出口型經濟體的外需風險升高。

休戰的戰術意義:延長 90 天避免旺季前的供應鏈混亂,爭取談判科技出口、稀土與逆差議題的時間;但不改「高牆」的大框架,投資決策仍以觀望與多點布局為主。

(二)通膨剪刀差與 Fed 抉擇

資料組合:CPI 年增 2.7% 持平、核心 3.1% 升溫,PPI 年增 3.3% 大超預期,顯示上游成本再度向下游傳遞;同時 零售銷售 +0.8% m/m 顯示消費韌性仍強。期貨市場對 9 月降息 25bps 的押注明顯高於 50bps,官員(Daly、Musalem)亦傾向否定一次性大幅降息。曲線呈短多長空的熊陡化傾向。

利率與匯率聯動:10 年期美債殖利率震盪於 4.28% 上下,美元在 8/14 因年末多次降息預期走弱,但在 8/15 因 PPI 惡化與殖利率抬升再度偏強,日圓受美日利差牽動度最高。

(三)科技政策的交易化:AI 晶片「以稅換通路」

美方以「收稅(15% 銷售分潤)換發許可」重新定義出口管制;企業得以保住中國市場營收,但毛利受壓、法規風險升高,且可能為其他戰略物資(如稀土)議題建立談判模板。另方面,白宮針對半導體進口的 100% 關稅 方向配合在岸化誘因,使供應鏈資本開支更偏向友岸國。

同一戰場上,DeepSeek 以成本優勢擾動生成式 AI 經濟學,迫使西方模型供應者調整定價與開源策略,凸顯「算力與模型成本」正與「政策與市場準入」同等重要。

(四)商品鏈條:短多與中期上限

原油:OPEC+ 重申紀律、油價回到 Brent 88 美元 上方;但 IEA/EIA 2025–26 年過剩與美國庫存回補,對中期形成天花板。天然氣:美產量與庫存高企(週增 +56 bcf、產量 ~109 bcf/d),天氣成為唯一能改變短線的變數。農軟:大豆因美耕地調降與對中購買預期偏多、玉米受高產壓力偏空;咖啡受巴西供給干擾走強、糖受全球盈餘預期壓抑、可可在西非天氣左右下震盪。

(五)供應鏈韌性與地緣拼圖

歐洲以 Solvay La Rochelle 擴充全稀土處理能力、轉向永磁體材料,結合《關鍵原料法》目標,藉回收與多元進口降低對中國的依賴;澳洲對太平洋島鏈的 A$5 億、10 年協議,則在數位基礎與安全合作上加碼,形成供應鏈與地緣影響力的雙重佈局。

 

三、全球市場回顧(Global Market Review)

美股:財報穩定(S&P500 Q2 EPS 年增約 +9.1%、約 82% 超預期)對沖政策與通膨雜訊;PPI 驚喜後,三大指數高位拉鋸、風格與產業分化升高。利率上行日內壓抑長天期估值,但對利率敏感的內需板塊仍有支撐。

歐股:受美元轉弱(8/14)與避險金屬走強支撐,但汽車與工業受美方關稅外溢影響而壓抑評價,公債殖利率隨美債小幅上行。

亞股:中國 A 股在週初受政策憧憬觸及近 10 個月高位,但週末在地產違約與外需不確定下回落;日股隨美債殖利率彈升而震盪。

外匯與利率:8/14 美元走弱(年內降息幅度定價擴大),8/15 因 PPI 與殖利率上行回穩;日圓對美 10 年期殖利率高度敏感,歐元受歐洲出口前景與關稅陰影壓抑。

 

四、經濟數據分析(Economic Data Analysis)

  • 通膨:美國 CPI 2.7% y/y 持平、核心 3.1% y/y 升溫;PPI 3.3% y/y、0.9% m/m 顯示成本端再起。核心服務(牙科、航空)與進口食品(咖啡、番茄)為主要拉力。
  • 需求零售銷售 +0.8% m/m 勝預期(市場先前估 +0.5~0.6%),反映就業與工資仍支撐消費。初領失業金 224k、續領 195.3 萬,未見急速轉弱。
  • 收益率:美 10 年期約 4.28–4.29% 區間震盪,德國公債約 2.71%、英國金邊債約 4.64%
  • 農業供需:USDA 更新顯示 大豆播種面積下修、庫存緊,玉米則因面積與單產創高而供應寬鬆;棉花因收獲面積下修而反彈。
  • 能源供應:美國原油庫存 +304 萬桶、天然氣庫存 +56 bcf、下 48 州乾氣產量近歷史高位,限制氣價上行。

 

五、各市場展望(Market Outlook)

股票

基準情境:指數區間震盪、內部分散度升高。PPI「粘性」與財報「韌性」拉鋸,9 月 25 bps 降息為主情境;科技仍為相對強勢,但硬體/關稅敏感鏈(消費電子、部分半導體硬體)易受標題衝擊。配置上偏好高質量成長+內需循環,並用選擇權或期貨對沖貿易政策尾部風險。

債券

策略:短端因降息定價具攜息優勢,長端受核心與 PPI 黏著而偏熊陡化;建議中性至略低久期,偏向前端/ belly 的 carry & roll,待核心通膨動能確定回落再延長久期。

總體

美國短期成長由消費撐住,但關稅與政策不確定性壓抑企業資本支出;歐洲需避免出口衰退與汽車產業受損;中國外需與地產風險仍在。情境風險包含:美中談判失敗、半導體關稅立即落地、俄烏停火落空。

大宗商品

原油:短期受 OPEC+ 與地緣新聞支撐、但中期被供給過剩與庫存壓頂;偏向區間交易直至需求/制裁出現新拐點。天然氣:高產+高庫存使反彈易回吐,僅天氣可改判。農軟:大豆偏多、玉米偏弱;咖啡短多、糖中期偏空、可可受西非天氣主導。

外匯

美元:在 PPI 驚喜與殖利率抬升下,FOMC 前偏韌性走強;若核心通膨回落、降息路徑確認,美元可能再度回落。歐元/英鎊:受歐洲外需與關稅陰影壓抑上檔。日圓:持續對美 10 年利率高度敏感,避險時仍具彈性。

 

六、結論(Key Takeaways)

本週市場圍繞三條主線擺盪:

(1)高關稅新常態與 90 天休戰的脆弱平衡

(2)通膨「上游再熱、下游未冷」的剪刀差與 9 月降息幅度的再定價

(3)AI 供應鏈在政策與成本的雙重重置

對投資組合的含意是:

  • 股市:維持「高質量成長+內需循環」核心,降低對關稅敏感鏈的暴露,並以選擇權管理尾部風險。
  • 債市:偏前端的攜息策略、控制久期,等待核心通膨降溫訊號再延展。
  • 大宗與外匯:油氣區間操作、關注天氣與庫存;美元在 FOMC 前後呈現「數據依賴」型雙向波動。

 

分享你的喜愛
亞太投顧編輯群
亞太投顧編輯群
訂閱
通知關於
guest
0 留言
回饋意見
查看所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