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金融週報
2025年8月第五週(8/25–8/29)
2025年8月第五週,全球市場受政策與政治風險交織影響。美國聯準會暗示九月降息,提振股債市,但川普試圖罷免官員動搖獨立性。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顯示戰略產業國家化趨勢。美印貿易衝突升溫,美國課徵50%關稅,莫迪推減稅刺激消費。中國恒大遭摘牌,凸顯房市模式崩解。AI方面,輝達財報亮眼但受出口限制壓抑,馬斯克起訴蘋果與OpenAI壟斷。整體市場短線受降息與盈餘支撐,但長期風險來自政治干預、貿易保護與中國放緩。
資料來源:BBC News、NASDAQ News
一、本週焦點新聞(Highlights of the Week)
- 美國聯準會釋放九月降息訊號:鮑威爾於 Jackson Hole 會議暗示,面對關稅推升成本與就業風險,聯準會可能於九月降息,引發市場強烈反應。
- 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商務部將約89億美元 CHIPS Act 補助轉換為股權,取得英特爾10%持股,象徵工業政策重大轉向。
- 美國–印度貿易衝突升溫:美國對印度商品課徵高達50%關稅,作為其進口俄油與軍備的懲罰;莫迪則祭出稅改與減稅以刺激內需。
- 中國恒大遭港交所摘牌:象徵性地宣告中國房地產槓桿模式終結,加劇市場對中國經濟長期結構性隱憂。
- 特斯拉、蘋果與AI產業法律戰:馬斯克旗下X與xAI控告蘋果與OpenAI壟斷,點燃全球AI產業反壟斷戰火。
二、深度解析(In-depth Analysis)
- 聯準會與貨幣政策前景
鮑威爾於 Jackson Hole 釋放可能降息訊號,市場立即調整: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滑至4.24%,期貨市場對九月降息的機率定價超過80%。這顯示 Fed 在抗通膨與維持成長間的拉鋸。過早降息恐引發通膨預期失控,但延後則可能擴大製造業與住房疲弱的衝擊。
- 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
此舉標誌華府在戰略產業由「補助」走向「持股」的新模式。英特爾長期落後於台積電與輝達,但仍是美國唯一具備先進邏輯晶片研發能力的公司。國安與經濟雙重考量驅動政府介入,市場短線樂觀,股價上揚,但長期治理風險與政治干預疑慮仍存。
- 美印貿易摩擦
50%關稅重擊印度紡織、鑽石與水產出口,工廠停產、失業潮湧現。美國買家轉向越南、孟加拉,印度面臨市場永久流失風險。莫迪政府緊急推出稅改與所得稅減免以支撐消費,試圖以內需消化外部衝擊。
- 恒大摘牌與中國房市困境
恒大超過3,000億美元負債使其成為史上最大債務違約房企,摘牌象徵房地產驅動經濟模式的崩解。地方政府財政因土地收入下滑雪上加霜,即使北京推動高科技產業與刺激政策,也難以短期取代房地產對GDP的貢獻。
- AI壟斷爭議
馬斯克挑戰蘋果與OpenAI獨家合作,指控其限制競爭、壟斷生態系。此案不僅關乎AI創新速度,更可能影響未來數據隱私、平台公平與監管格局。若法院支持馬斯克,可能迫使蘋果開放平台,改寫全球AI競爭版圖。
三、全球市場回顧(Global Market Review)
- 美股:受降息預期與科技股支撐,道瓊、S&P500、那指均創新高。半導體(英特爾、AMD、ON Semi)與AI概念股領漲。
- 歐股:歐洲股市表現不一,經濟數據疲弱(德國GDP -0.3%)壓抑上漲空間。
- 中港股市:上證指數觸及十年新高,但恒大摘牌帶來負面象徵效應,房市信心受挫。
- 日股:日經受惠半導體,但波動仍大,反映外部需求不確定。
- 債市: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在4.2%–4.3%震盪,市場聚焦九月降息。歐洲公債殖利率則因消費信心疲弱持續下滑。
- 大宗商品:原油短期因美元走弱及需求樂觀而反彈,但摩根士丹利警告2026年前恐有供給過剩。天然氣價格因產量高企及天氣轉涼創近十月低點。農產品走勢分化,大豆受減產預期支撐,小麥與玉米因供給充足承壓。
- 外匯:美元指數下挫至3.5週低點,因市場押注Fed轉鴿;歐元與日圓相對走強,新興市場貨幣短線受惠,但貿易戰風險仍壓制中長期表現。
四、經濟數據分析(Economic Data Analysis)
- 美國:
- Q2 GDP上修至3.3%,勞動市場依舊韌性,但芝加哥Fed指數顯示工業動能放緩。
- Q2企業盈餘成長+9.1%,82%公司超過預期,顯示企業基本面強勁。
- 核心PCE預計+2.9% y/y,距離2%目標仍有差距。
- 歐洲:
- 德國IFO景氣指數回升,但法國消費信心創近兩年新低,顯示區域內部差異大。
- 歐元區經濟信心指數降至95.2,反映消費與企業前景悲觀。
- 中國:
- 恒大摘牌凸顯房地產結構性風險,但上證因政策資金推動而創十年新高。
五、各市場展望(Market Outlook)
- 股市:
美股短線由科技與降息預期支撐,但貿易摩擦與政治風險限制估值擴張。歐洲仍偏弱,中國需依靠刺激政策。 - 債市:
美國殖利率可能測試4.0%心理關卡;若通膨數據未顯著下降,降息空間有限。 - 總體經濟:
全球正處於「貨幣寬鬆 vs. 貿易保護」的矛盾中。美國短線樂觀,歐洲衰退壓力大,中國結構轉型艱難。 - 大宗商品:
原油短期有撐,但中期過剩壓力大。農產品走勢分化,咖啡、可可因天氣與庫存波動而上揚。 - 外匯:
美元若持續走弱,有利新興市場與商品貨幣,但政治干預Fed恐再度推升避險需求。
六、結論(Conclusion)
2025年8月第五週,全球金融市場主要受三大力量牽動:
- 貨幣政策轉向:聯準會降息預期成為全球市場上漲的關鍵推手,但政治干預 Fed 的風險正在侵蝕市場信心。
- 貿易與產業保護主義:美國對印度、歐洲的關稅升級,加上中國房地產困境,凸顯全球化退潮下的碎片化風險。
- 科技與AI產業矚目:英特爾入股案與輝達財報顯示半導體與AI仍是市場核心驅動力,但也伴隨法律與地緣風險。
整體而言,全球市場短線仍有政策與企業盈餘支撐,但中長期風險來自於政治干預、貿易摩擦與中國結構性疲弱。投資人宜保持審慎,在享受政策紅利同時,做好避險與資產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