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金融週報
2025年8月第一週(7/28–8/1)
2025年8月第一週,全球市場聚焦美國總統川普關稅大限到期,逾十國急簽貿易協議重構供應鏈,雖避開全面貿易戰,但代價高昂且協議多為模糊承諾。IMF上調全球成長至3.0%,但警告高庫存與關稅效應將壓抑下半年動能。美國通膨持續升溫,核心PCE年增2.8%,聯準會維持利率不變但態度轉鷹,推升美元走強。企業財報表現分歧,Meta獲利暴增36%,但製造業如福特與Adidas受關稅重創。亞洲市場則受政治與貿易不確定性影響表現分化。整體而言,市場進入結構重組與政策轉折關鍵期。
資料來源:BBC News、NASDAQ News
一、每週重點摘要(Highlights of the Week)
- 川普關稅最後通牒登場,全球重談貿易協議
美國8月1日關稅大限到期,川普總統敲定超過12項全球貿易協議,對歐洲、亞洲、新興市場國家重新劃分供應鏈秩序。 - IMF上調2025全球成長預測至3.0%
受到進口前置與暫時貿易緩解影響,IMF預估2025年全球GDP成長由2.8%微升至3.0%,但警告未來恐將放緩。 - 美中貿易休兵談判進入關鍵期
雙方在瑞典就稀土、TikTok、AI技術展開談判,市場普遍預期將延長90天關稅休兵,但分歧仍深。 - 全球企業應聲受創:Adidas、福特成本飆升,Meta靠AI逆勢大賺
傳統製造業受關稅衝擊嚴重,Meta則受惠AI廣告與基礎建設擴張,單季獲利大增36%。 - 美國通膨壓力上升,聯準會按兵不動但表態強硬
核心PCE年增2.8%、就業成本指數上升0.9%,聯準會維持利率不變但鷹派基調明確,推升美元走強。
二、關鍵事件深入分析(In-depth Analysis)
- 關稅外交:混亂中的再分配
川普在8月1日強硬實施10%~50%的關稅範圍,從歐盟、日本到越南、巴西、印度無一倖免。儘管談判倉促,最終仍與十多國達成協議,條件包括:增購美國能源、投資美國產業、接受條件式關稅優惠等。
表面上避免貿易戰全面爆發,但實質協議多半未具法律效力,甚至出現美歐對協議內容認知不一,後續爭議預料不斷。
- 美國消費者正面臨物價壓力
衣物價格短期預期上漲37%、食品(咖啡、酪梨、橄欖油)全面調漲、汽車組裝成本上升,房屋建材(木材、鋼鐵、銅)也因關稅走高,壓縮購屋與基建意願。
這些關稅雖帶來稅收,但通膨壓力已從企業轉嫁至消費者,特別打擊低收入族群。
- AI崛起為地緣戰略核心
美國與海灣國家(UAE、沙烏地阿拉伯)建立AI基礎設施聯盟,於阿布達比建構全球最大AI運算中心“Stargate”。此舉意圖取代中國於中東的技術影響力。
G42與Nvidia合作強化算力供應,但技術人才與研發資源仍為瓶頸。
- 美國企業二極化:製造受挫,科技獨強
Adidas關稅成本高達2億歐元、福特預估年損20億美元,汽車與服飾品牌陷入成本困境。而Meta靠AI廣告與技術布局,單季盈餘激增至183億美元,成長36%。
這凸顯出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下,具備數據與AI主導權的科技企業更具防禦力。
- 亞洲與歐洲:表面穩定,實則脆弱
東南亞如越南、泰國被迫接受20%~25%的關稅“折扣”,條件是須禁止中國商品轉運以規避關稅。歐洲雖避免30%懲罰稅,仍須承擔15%的平均稅率,德、義、愛爾蘭出口面臨壓力。
三、全球市場總覽(Global Market Review)
股市概況:
- 美股:本週走勢震盪,Nasdaq、S&P 500 雖受Meta、Microsoft等強勁財報支撐創新高,但受關稅與聯準會鷹派影響週五回檔。
- 歐股:受制於不對稱的美歐貿易協議與德國CPI走弱,Euro Stoxx 50下跌1.36%。
- 亞洲:上證指數回落至近10月低點,日經指數小幅上漲,受日本工業生產提振。
債市表現:
- 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週初升至4.404%,週末小幅回落至4.365%,反映月末資金回流與通膨頑強。
- 歐洲:德國Bund殖利率小幅走低,英國Gilt降至3.5週低點,市場預期歐洲較有機會降息。
大宗商品:
- 原油:在俄羅斯制裁升溫與OPEC+供應緊縮預期下,WTI油價觸及五週高點。
- 金銀:週中金價因美元走強而回落,但ETF流入與避險需求仍提供支撐。
- 農產品:咖啡因巴西關稅恐慌上漲、玉米與黃豆因出口改善小幅反彈,棉花下滑,糖價受全球產量上修承壓。
匯率市場:
- 美元:受核心PCE高於預期與聯準會態度強硬推動,DXY升至兩個月高點。
- 歐元/美元:歐元因貿易劣勢與CPI下修回落。
- 日圓:日本政治不確定性與央行持續寬鬆,日圓貶至近4個月低點。
四、經濟數據分析(Economic Data Analysis)
美國:
- 核心PCE年增2.8%,高於預期。
- Q2 GDP年化季增3.0%,優於預估(2.6%)。
- Q2就業成本指數增0.9%,反映勞動市場成本壓力。
- 個人消費增0.3%,略低於預期,顯示消費者開始謹慎。
- 失業救濟申請降至21.8萬,勞動市場仍具韌性。
歐洲:
- 歐元區失業率維持6.2%低檔。
- 德國調和CPI年增放緩至1.8%,顯示通膨壓力下降。
- Q2 GDP年增1.4%,高於預期,但信心與投資意願仍偏保守。
日本:
- 工業生產成長1.7%,零售銷售上升1.0%,但消費者信心下滑至33.7。
- 日本央行維持寬鬆基調,調升全年GDP與CPI預測至0.6%、2.8%。
五、各市場展望(Market Outlook)
股市:
- 美股:企業財報優異,短線有支撐;但關稅、債市壓力與非農報告風險仍存。
- 歐股:貿易條件不利與通膨放緩下,可能出現橫盤或溫和修正。
- 亞洲股市:日股受工業與出口帶動具支撐,但中國市場因PMI不佳與人口政策疲弱壓抑反彈力道。
債市:
- 美債:短期殖利率面臨供給壓力,中長線關注通膨與就業走勢是否支撐降息機會。
- 歐債:市場已部分反映ECB可能率先寬鬆,若經濟再惡化,降息可能提前。
大宗商品:
- 能源:OPEC+政策、俄制裁與中東局勢成油價支撐因子。
- 金銀:避險需求與通膨預期仍會維持資金流入。
- 農產:氣候、貿易政策、出口稅變動是主要驅動因子。
匯市:
- 美元:仍具上行動能,但需關注Fed發言與通膨趨勢。
- 歐元與日圓:受限於區域內弱勢經濟與貨幣政策差異,短期走勢仍偏弱。
六、總結與未來觀察重點(Conclusion)
本週全球市場展現出對貿易重構與地緣政治劇烈變動的短期適應力。然而,長期隱憂包括:
- 關稅驅動型通膨是否持續惡化?
- 聯準會是否延後降息步調?
- AI地緣格局重組是否加速中美科技分裂?
- 中國與歐洲如何應對出口受限與內需乏力?
- 美國消費者信心與就業是否將轉為疲弱?
投資者宜密切關注即將公布的非農就業、ISM製造指數,以及Fed主席後續談話,作為短線操作與資產配置的關鍵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