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金融週報
2025年8月第四週(8/18–8/22)
2025年8月第四週,本週市場焦點在政策與通膨風險。美國研議入股 Intel,凸顯科技主權;Air Canada 罷工揭示勞資矛盾;美國 PPI 飆升加深停滯性通膨疑慮。歐洲加速數位主權討論,英國同時受 CPI 高漲與 WH Smith 醜聞打擊。股市美股震盪、歐股整理、中國 A 股創高;債市殖利率偏高,美元走強。投資宜採防禦與分散,關注半導體政策與通膨走勢。
資料來源:BBC News、NASDAQ News
一、本週焦點
- 美國研議以「補助換股權」入股 Intel:白宮討論把聯邦晶片補助轉為最高 10% 持股,凸顯科技主權與產業政策的新階段;此前 SoftBank 亦投入 20 億美元,引發市場對美國半導體回流與產能安全的再評價。
- Air Canada 勞資衝突暫歇:空服員罷工造成逾 50 萬人受影響,政府介入仲裁並達成初步協議,但事件突顯服務業在通膨環境下的薪資壓力與航空供應鏈脆弱性。
- 英國通膨再升溫:7 月 CPI 年增 3.8%,由機票與食品拉動,市場下修英銀加速降息的預期,英國「高通膨、低成長」的兩難再起。
- 歐洲數位主權辯論升溫:歐洲對美系雲端高度依賴(討論所謂「美國斷網按鈕」風險)再成政策焦點,推動主權雲、開源與在地供應鏈投資的呼聲。
- 英國公司治理衝擊:WH Smith 錯列收益、股價重挫:財務誤列造成北美獲利被高估,單日股價暴跌 42%,市場對零售體系治理與揭露再起疑慮。
二、深入解析
(一)「產業政策 2.0」:補助不再白給,轉為國家戰略股權
本週以 Intel 為核心的「補助換股權」討論,是美國科技主權的制度性轉折:政府從單純補助轉向分享風險與收益,目的在於確保先進製程就地化、降低對海外(如台韓)依賴,並用所有權綁定關鍵產能。此舉雖可強化資本開支與供應韌性,卻也帶來公司治理與市場競爭的新問題(例如是否擠壓其他廠商、是否產生路徑依賴)。市場對 Intel 短線偏正面(伴隨 SoftBank 入股),但半導體鏈需重新定價美國關稅與在地化成本。
(二)航空勞資與「成本通膨」的回音
Air Canada 罷工雖告一段落,但勞方訴求重點在通膨下的「實質薪資」補償與地勤待命時間給付。對投資人而言,這是服務業成本結構上移的縮影:工資議價力走強→票價與營運成本上行→需求受壓→獲利波動加劇。北美航空鏈與旅遊相關股將更敏感於油價、薪資協議與旺季需求彈性。
(三)英國的「類停滯性通膨」與治理風險
CPI 年增 3.8% 迫使英國央行在降息步伐上更謹慎;同時 WH Smith 財務誤列事件重挫投資人信心,英股零售鏈的估值溢酬面臨重新定價。通膨韌性+公司治理陰影,意味著資金偏好更向防禦型資產與高現金流標的傾斜。
(四)歐洲數位主權:從「雲依賴」到「在地能量」
歐盟對美系雲端的結構性依賴引發政策層面的「單點失靈」討論。短中期內,歐洲不易在 IaaS 規模上追上美企,但可在產業 AI、半導體設備與網安等利基領域加碼,作為提升議價力的實務路線。這將影響歐股資金在雲端基建供應商、邊緣 AI、資安與工業軟體間的配置。
三、全球市場總覽
股市——美股三大指數本週震盪偏弱,半導體與大型科技回檔最明顯,導因於關稅擴散、供應鏈重組與對聯準會獨立性的雜訊;道瓊受部分財報支撐相對抗跌。歐股整體觀望、區間整理;陸股在流動性與政策支撐下刷 10 年新高;日股受出口轉弱與殖利率上行壓力回落。
大宗商品——黃金在對政策干預與地緣風險的避險下企於高檔,白銀受工業需求提供相對韌性;油市則隨烏俄談判與關稅動態反覆。農產品分化:咖啡受巴西天氣與關稅因素走強,小麥、玉米受供給與出口變化影響。
匯率——美元指數走強成為週末主旋律(美國 PMI 驚喜、降息預期下修),歐元受歐元區信心疲弱影響走軟;日圓受日債殖利率攀升與避險需求短線偏強。
四、經濟數據解析
美國:
— 生產者物價(PPI)年率回升、7 月單月 +0.9%,顯示關稅驅動的成本壓力正在向上游集聚;這與進口物價回升相呼應。
— 製造業動能分化:S&P 製造業 PMI 躍升至 53.3、創三年高,但費城聯儲景氣驟降至 -0.3,呈現「地區強弱不一」。
— 就業與房市:初領失業金 23.5 萬、續領創 3.75 年高,勞動市場降溫訊號增;7 月開工回升、但建照跌至五年低,未來動能仍觀望;成屋銷售意外月增 2%。
— 企業獲利:S&P500 Q2 盈餘年增約 9.1%,優於季初預估 2.8%,為股市帶來基本面下檔支撐。
歐洲與英國:
— 歐元區製造 PMI 升至 50.5、創三年高,但消費者信心回落至 -15.5,顯示企業面與家計面出現「雙速經濟」。
— 英國 CPI 年增 3.8%,使英銀可能放慢寬鬆步伐。
亞洲:
— 中國 A 股在政策與流動性支持下創高;日本出口年減、但設備投資指標(核心機械訂單)短線回升,景氣訊號矛盾。
五、市場展望
股票:
短線仍由政策與關稅主導風險偏好。美股科技與半導體受「100–300% 關稅」傳聞與供應鏈重編影響、波動偏大;具現金流與定價權的防禦型(公用事業、醫療保健)相對受青睞。歐股區間震盪,選股重治理與現金流品質;亞洲方面,中國受政策托底相對韌性,日本受匯率與出口壓力牽制。
債券:
美債殖利率維持相對高檔,市場對 9 月降息機率由週中約 87% 下修至週末約 72%,對 10 月二度降息機率近 50% 左右,反映「通膨韌性+成長放緩」下的兩難;英德公債受避險與數據影響呈現溫和走揚。
宏觀:
美國面臨「製造回流+關稅」帶來的成本推升與成長放緩拉鋸;歐洲在數位主權與能源結構間重配資本;英國承受「高通膨+治理雜訊」的雙壓;新興市場分化擴大。
商品:
貴金屬受政策不確定與避險需求支撐;油價仍受地緣與關稅變數牽動;農產品內部走勢分歧,咖啡在天氣與關稅題材下相對強勢。
外匯:
美元受強 PMI 與降息預期降溫而走強;歐元受信心回落影響偏弱;日圓在 JGB 殖利率上行與避險下偏強勢但波動大。
六、結論與操作意涵
本週市場核心主題是「政策主導的再定價」:
(1)美國工業政策升級——從補助到入股,科技主權加速內生化投資,半導體鏈評價將更多反映「地緣+關稅+資本開支」的組合風險/回報。
(2)成本通膨的二次傳導——勞資協商與消費電子(如遊戲機)漲價,顯示關稅與薪資的疊加效應仍在路上。
(3)歐洲與英國的結構挑戰——數位主權投資與治理風險並存,政策與資本將更偏向韌性資產與在地供應鏈。
投資含義:在「高政策噪音+低能見度」的環境下,建議偏向平衡配置與防禦抬頭:提高對高自由現金流、防禦型產業與受惠在地化趨勢(如關鍵零組件、資安、工業軟體)的權重;同時以存續期較中性的公債與黃金作為組合避險,並密切追蹤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的訊號、半導體關稅細節與英國通膨後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