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金融週報 2025年9月第四週(9/22–9/26)

全球市場金融週報

2025年9月第四週(9/22–9/26)

2025年9月第四週,全球市場聚焦AI、政策、利率三大主題。Nvidia與OpenAI擴大合作,推動千億美元AI資料中心建設,引爆半導體與電力供應鏈投資潮。TikTok美國業務以「授權共存」模式落地,成中美科技博弈折衷方案。美國大幅調漲H-1B費用並對品牌藥課重稅,衝擊全球人才流與通膨結構。強勁GDP與消費數據推升殖利率、壓抑成長股表現。歐洲製造業疲軟、英國通膨升溫,中國復甦乏力。展望未來,AI基建與資安成為長期投資主軸,股市重心轉向盈利可驗證產業,債市建議偏中短天期配置,商品與美元維持震盪格局。

資料來源:BBC News、NASDAQ News

 

1)本週焦點

  1. AI 基礎設施資本潮加速
    Nvidia 與 OpenAI 擴大合作,計畫投入約 1000 億美元建構下一代 AI 資料中心,與華爾街預估的「2030 年前全球 AI 基建投資逾 3 兆美元」趨勢呼應。此舉標誌著 AI 產業已從軟體演算法競賽轉向硬體、電力、冷卻等實體資源的全面競爭。
  2. TikTok 美國業務重組落地
    美國政府完成對 TikTok 美國業務的新治理框架,由 Oracle 與美國投資人主導資料與演算法的監管,中國母公司則以「授權而非轉讓」方式保留核心技術,雙方在科技脫鉤下達成「共存式妥協」。
  3. 美國政策震撼:人才與醫療成本雙重衝擊
    美國政府宣布將 H-1B 簽證申請費提高至 10 萬美元,對全球高科技人才流動產生重大衝擊;同時針對未在美國生產的品牌藥徵收 100% 關稅,意圖促使供應鏈回流,但亦可能推升醫療通膨風險。
  4. 經濟數據強勁帶動殖利率回升
    美國第二季 GDP 年化增長率上修至 3.8%,消費支出維持高檔,就業市場韌性不減。數據公布後,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升至 4.17%,科技股與高估值成長股受到壓力。
  5. 關鍵基礎設施資安風險升溫
    歐洲多座機場地面系統遭勒贖軟體攻擊、英國 JLR 汽車工廠因駭客事件導致產線中斷。事件凸顯資安威脅已由 IT 層面擴散至實體供應鏈,政府與企業均需提升防護投資。

 

2)深度解析:

(A)AI 超級資本支出進入實體落地期

本週最受矚目的發展是 Nvidia 與 OpenAI 擴大合作,計畫投入高達 1000 億美元用於資料中心建設。AI 運算對高密度算力、電力供應、冷卻系統的需求正急速上升,AI 已不再僅是演算法或 GPU 的競爭,而是演變為「類基礎建設產業」。這波資本支出潮不僅將拉動半導體、伺服器設備與電力基建等供應鏈,也將引爆新一輪的產業競爭格局。

然而,能源與用水需求、區域電網容量、碳排放政策等「物理限制」將成為中長期挑戰。市場需評估這波資本支出是否能轉化為具體盈利,否則投資回報期可能被拉長。

 

(B)TikTok 模式:中美科技博弈下的「授權共存」

TikTok 美國業務重組案象徵中美科技競爭的妥協式新模式。美方要求資料本地化、演算法由美方監管,中方則保留核心 IP,以「授權」而非「轉讓」形式維持技術控制。這種架構不僅平衡了美國的國安需求與中國的技術主權,也為未來其他中資平台的海外業務提供範本。

商業面上,TikTok 美國版的用戶留存與廣告營收將成為觀察重點。若新治理結構能穩定市場信心,或將推動其他中國互聯網企業在海外採取類似模式。

 

(C)政策衝擊鏈:人才成本與通膨風險

美國政府大幅調漲 H-1B 申請費用至 10 萬美元,對科技公司聘用外籍人才形成壓力。短期內,這可能迫使企業將部分研發外包轉移至海外,間接利好加拿大與英國等國的人才吸納政策。

另一方面,對品牌藥品徵收 100% 關稅旨在迫使製藥業回流美國,但也可能導致醫療成本進一步上升,推升醫療通膨。這些政策的交叉影響將加劇通膨壓力與企業成本負擔。

 

(D)強勁經濟數據與利率壓力的拉鋸

美國第二季 GDP 上修與就業市場的韌性表明經濟仍具動能。然而,這也推升了長端利率,令高估值成長股承受壓力。市場雖預期聯準會在 10 月降息 1 碼,但決策者言論顯示「降息幅度小、節奏慢」的可能性增加。

在「高利率更久」的情境下,企業獲利成長的重要性將超越估值擴張,選股策略需更重視盈利穩健與現金流表現。

 

(E)資安風險升級:從 IT 擴散至 OT

近期歐洲機場與汽車製造商遭受勒贖攻擊,突顯營運科技(OT)系統的脆弱性。隨著物聯網與自動化滲透,供應鏈每一節點都可能成為攻擊目標。未來企業在資本支出中將需將「資安」視為關鍵基礎設施投資的一部分,工控安全市場有望迎來結構性增長。

 

3)全球市場總覽

美國
標普、道瓊與納指在本週中段創下短期新高,但隨著殖利率走高與聯準會官員偏鷹言論釋出,三大指數連續三日收低。AI、半導體板塊仍具支撐力,但房市與耐久財出現放緩跡象。

歐洲
德國 IFO 景氣指數與製造業 PMI 皆持續走弱,顯示製造業疲態未解。英國通膨預期上修、政府借款攀升,市場對財政可持續性存疑,股市表現受抑。

亞洲
日本受惠於科技訂單回升,製造業數據改善;中國 A 股則受限於內需疲軟與政策刺激不足,反彈力道不強。

商品市場

  • 能源:油價受地緣風險與 OPEC+ 增產預期拉鋸,維持震盪格局。天然氣價格因庫存高企略有反彈。
  • 貴金屬:受利率上行影響金銀價格承壓,但避險需求支撐 ETF 持倉接近高位。
  • 農產品:玉米出口強勁,黃豆需求放緩;糖價技術性反彈但供應過剩壓力仍在。

外匯市場
美元受強勁數據與政策預期支持走強;歐元受製造疲弱與寬鬆預期壓力下行;英鎊受通膨與財政疑慮波動;日圓走勢依舊受日本央行政策正常化進度主導。

 

4)經濟數據剖析

  • 美國 Q2 GDP 上修至 3.8%,個人消費增長 2.5%,核心 PCE 為 2.6%,顯示經濟動能仍強。
  • 初領失業金人數維持低檔,資本財訂單月增 0.6%,企業投資回升。
  • 歐元區製造業 PMI 為 49.5,仍處於收縮區間;英國 PMI 創 5 個月新低,借款額增至 180 億英鎊
  • 美國能源庫存低於五年均值,天然氣庫存偏高;玉米出口大增,黃豆需求不振。

 

5)市場展望

股票市場
AI、半導體設備與資料中心電力相關產業將持續受益長期趨勢。但高利率環境下,市場更重視實際盈利能力與現金流表現。短線留意估值壓力與防禦性輪動機會。

債券市場
美債殖利率上行、曲線趨陡,若 10 月降息僅為象徵性舉措,利率下行空間有限。建議配置中短天期債券並關注利差交易機會。

總體經濟
美國成長韌性支撐全球需求,但貿易壁壘與移民政策或推高成本。歐洲陷入停滯風險,英國面臨通膨與財政壓力,中國仍需更強刺激措施。總體情境為「溫和放緩+漸進寬鬆」。

商品市場
油價維持震盪格局;金銀在高利率與避險需求間拉鋸;農產品走勢分化,玉米強勢、黃豆疲弱。

外匯市場
美元短期偏強;歐元與英鎊承壓;日圓走勢取決於日本央行政策調整步伐。

 

6)結論:操作綱要與風險地圖

本週市場由三大力量主導:「政策」、「利率」、「AI 資本支出」。

  • 政策面:美國在貿易與移民政策上的轉向將重塑全球人才與供應鏈格局。
  • 利率面:經濟數據強勁推升殖利率,抑制高估值資產表現。
  • 產業面:AI 基建從概念走向實體落地,投資機會集中於算力、電力、散熱等硬體鏈條。

投資策略應採取「結構多頭+週期對沖」思維:以 AI 基建與高壁壘子產業為核心持股,輔以債券與貴金屬作為風險緩衝,並嚴控政策與地緣風險帶來的事件性波動。

 

 

分享你的喜愛
亞太投顧編輯群
亞太投顧編輯群
訂閱
通知關於
guest
0 留言
回饋意見
查看所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