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金融週報
2025年10月第一週(9/30–10/3)
全球市場聚焦政策不確定性、產業重構與供需變化。美國政府因預算僵局關門,導致數據延遲與市場波動,但也提升了 10 月底降息預期。製藥業出現「降價換關稅」新模式,重塑醫療支付格局。沙國主權基金 550 億美元收購 EA,引發遊戲產業併購熱潮。油市轉向供應過剩,油價下滑緩解通膨壓力,黃金因政策與地緣風險走高。市場資金偏好 AI、半導體與大型製藥,債市殖利率走低,美元震盪。整體而言,市場呈現「軟著陸+政策驅動」格局,建議採高品質成長與防禦並重策略,並留意美國數據恢復後的再定價風險。
資料來源:BBC News、NASDAQ News
1) 本週焦點
- 美國聯邦政府關門啟動(10/3 當地):兩黨預算僵持,部分政府部門停擺;非必要服務中斷、必要人員無薪上班,宏觀數據(就業、通膨)發布恐延遲,形成「數據真空期」。
- 藥價換關稅的里程碑交易:政府以 100% 關稅威懾進口藥;大型藥廠與官方達成「大幅降價+在美投資」換取暫緩關稅之協議雛形,衝擊美國藥品定價與支付體系。
- 史上最大遊戲產業私有化案:主權資本與私募聯手以 約 550 億美元 私有化 EA;高槓桿結構把估值焦點轉往穩定現金流與長青 IP 的變現效率。
- 油市由緊轉鬆:OPEC+ 傳出增產討論、伊拉克庫德區輸油管線恢復、國際機構預期 2026 年供應盈餘創新高,WTI 壓回、通膨二次上行風險降溫。
- 中國拋出「K 簽證」搶 STEM 人才:多次入境、無需雇主擔保的方向確立,細則待駐外館處落地;人才供給政策意圖對接 AI、半導體與高端製造。
2) 深入解析
- 美國政府關門:政策雜訊 × 數據真空 × 期限結構再定價
事件:預算案未能過關,部分政府停擺。
機制:
- 實體面:短期公共部門支出遞延、旅運服務受阻、政府承包商現金流吃緊。
- 數據面:關鍵指標(週請、非農、CPI 部分明細等)發布延後,市場依賴「代理訊號」(私營就業、企業裁員、卡消費等)提高。
- 政策面:數據真空降低鷹派的可辯護性,利率期貨對 10/28–29 FOMC 再降息 25bps 的定價上升。
結果: - 利率:中長天期殖利率回落至約 4.1% 區間;曲線易出現溫和牛市走平。
- 匯率:美元短線受「降息定價」走弱,但逢風險厭惡時段仍有避險支撐,呈拉鋸。
- 股票:風格偏好「高品質成長+防禦」;具現金流能見度的 AI/半導體基建與大型醫藥相對強。
- 信用:政府承包商、現金轉換週期長的工業與地產次產業需提防「應收款拉長」的二階風險。
- 藥價換關稅:產業再定價的示範效應
事件:大型藥廠與政府形成「大幅降價、列名供應平台、擴產投資」換取一定年限之關稅豁免的協議範式。
機制:
- 價格傳導:終端藥價下移→需求彈性提高;保險/受管照護體系(MCO、PBM)擴大利差;中間經銷與零售藥局毛利受擠壓。
- 競局效應:同業被動跟降或承受關稅二擇一;創新藥與學名藥走向分化(創新藥靠臨床差異化,學名藥靠規模與合規成本)。
結果:大型製藥重獲評價溢價(防禦+現金股利);醫療器材/耗材受量增題材帶動;但流通與藥房鏈條利差受壓,需挑基本面穩健者。
- EA 私有化:高槓桿、重 IP、重現金流
事件:主權資本與私募以創紀錄價格收購 EA。
機制:
- 資本結構:槓桿融資市場迎來指標性大單,年底信用食慾受測;被併公司將更聚焦續作、Live Service 與季票/內購變現。
- 供應鏈:雲運算、行銷平台、內容外包、遊戲引擎的議價力提升;上市同儕享「稀缺性溢價」與併購想像。
結果:美股傳媒/互娛族群內部分化:長青 IP 與穩定現金流標的獲重估;高研發但現金流不穩者需證成長曲線。
- 油價回落:地緣溢價消退,通膨尾端緩釋
事件:OPEC+ 增產討論、庫德輸油恢復、國際機構上修 2026 供應盈餘。
機制:
- 供給邊界放鬆,遠月曲線壓抑;煉廠維修季與需求淡季疊加,期現價差收斂。
- 宏觀傳導:能源分項降壓→核心通膨二次上行風險降低→對中段存續期與利率敏感資產友善。
結果:能源股相對轉弱;航空/運輸成本下修受惠;黃金則在政策與政治不確定性下維持韌性。
- 中國 K 簽證:人才紅利的政策實驗
事件:面向外籍 STEM 的多次入境、無需雇主擔保之新簽證類型。
機制:若審批與落地流程順暢,可縮短科研團隊搭建時間、提升創業與學研流動性;但語言、保險、居留配套與智財制度仍是關鍵摩擦。
結果:AI、半導體、專用設備鏈迎中期人才供給利多;與歐美東歐的「人才競賽」加劇,跨境研發中心與「離岸研發」成為趨勢。
3) 全球市場總覽
- 股票:AI/半導體、雲與資料中心基礎設施、醫療/製藥為雙核主線,美股與歐股續創高;傳統能源、原物料表現相對落後。日本股市受日圓企穩與保險資金回流而抗跌。
- 債券:美債 10 年殖利率回落至約 4.08–4.15%;曲線趨平,利率波動(MOVE)回落。歐債分化,德債受成長疲弱支撐、英債受通膨黏性牽制。
- 外匯:美元指數自高位回落,受降息定價拖累;歐元受 ECB 相對謹慎支撐,日圓因 BOJ 收水訊號企穩。
- 商品:WTI/Brent 回檔;黃金創合約新高區,天然氣受天氣/庫存擾動偏強;農軟分化(咖啡受產區降雨改善壓回、糖受全球過剩預期牽制)。
4) 經濟數據解析
美國
- 就業:ADP 就業 –3.2 萬(兩年半最大降幅);Challenger 裁員年增仍高;JOLTS 職缺約 722.7 萬,顯示「慢冷」而非急凍。
- 景氣/信心:Conference Board 消費信心 94.2、Chicago PMI 40.6;製造業 ISM 49.1,價格支付走低至 8 個月低點——對通膨友善。
- 房市:待售屋 +4.0% m/m;抵押貸款申請轉弱、房價漲幅放緩,呈現「量弱價緩」格局。
- 政策定價:利率期貨對 10 月底 降息 25bps 的機率高企;政府關門造成部分統計延遲,市場更倚賴高頻/替代數據。
歐洲
- 通膨與就業:德國 HICP 2.4% y/y;歐元區失業率 6.3%。物價黏性與成長疲弱錯配,ECB 難以快速寬鬆。
- 市場面:歐股在大科技與醫療帶動下相對穩健;德債受避險與成長因素支持,英債受薪資/房租黏性抑制。
日本
- 實體數據:零售與工業生產走弱;
- 政策信號:BOJ 釋出下季縮減 JGB 購買之「收水」脈絡,日圓止貶,對出口與跨國業者的財測與換匯策略形成新約束。
5) 市場展望
股票
- 主旋律:維持「高品質成長(AI 基建、半導體設備、雲/網安、工業自動化)+醫療防禦(大型藥廠、醫療服務)」的槓鈴結構。
- 風險因子:政府關門若延長至兩週以上,資訊失真可能引發短線波動抬升;財報季前的指引保守亦會放大震盪。
- 產業微觀:
- 半導體/AI 供應鏈:資本支出能見度高,首選高毛利、綁長約的次產業(CPO/高速互連、先進封裝、散熱)。
- 醫療/製藥:藥價換關稅重塑利基,優先大型創新藥與高自由現金流公司;迴避流通端利差受壓的通路鏈。
- 能源:油價回檔下,上游 beta 走弱;可轉向煉化/運輸或受益成本下修的航空、物流。
- 互娛/內容:EA 私有化帶來估值支撐與併購想像;重 IP 與 Live Service 模式優於單次發售。
債券
- 美債:在「成長降溫+降息可見」與數據延遲背景下,3–7 年中段存續期受惠最大;期限結構偏向牛市走平。
- 信用:投資級(IG)受益於利率回落、利差穩定;高收益(HY)需過濾政府合約曝險/現金轉換週期長之標的。
- 交易建議:逢利率反彈加碼中段國債;信用偏 IG,HY 採「以質取量」,避免週轉天數過長的消費循環股債。
總經
- 基線情境:軟著陸仍為主;製造回穩、價格下行。風險在於關門拖累 10–11 月的公共支出與企業信心。
- 歐洲/日本:歐洲受通膨黏性牽制,寬鬆步伐慢;日本邁向政策正常化,利差交易降溫。
商品
- 能源:短線逢高偏空,留意 OPEC+ 口徑變化與美國庫存回補節奏;天然氣受天氣與庫存週期存在上行窗口。
- 貴金屬:在美元回落與政策不確定性升溫下,黃金逢回偏多;白銀波動較大,宜以比率交易(XAU/XAG)管理風險。
- 農軟:咖啡受產區降雨改善及庫存回補壓回,糖因全球過剩預期壓抑彈幅;可採事件驅動的區間操作。
外匯
- 美元:在「降息定價↑ × 風險厭惡波段↑」的拉扯中呈區間震盪;短線偏弱但不脫序。
- 歐元:受 ECB 相對謹慎與能源回落支撐,向上空間受成長疲弱限制。
- 日圓:BOJ 收水脈絡下中期偏企穩;建議對沖外債/外股曝險的 JPY 需求。
6) 結論與投資啟示
結論:本週市場由三條主線交織—
- 政策:美國關門擾動信心與統計時點,卻同時推升降息可見度;歐洲偏保守、日本微收水。
- 產業事件:藥價換關稅重塑美國醫療定價框架;EA 私有化給予互娛/內容賽道「現金流—IP—併購」的新估值座標。
- 供給:油市寬鬆對通膨路徑增添下行緩衝,黃金在政策與政治不確定性中維持韌性。
投資啟示:
- 組合層面:維持「高品質成長+醫療防禦」槓鈴;股債平衡比重略上調債券(中段存續期)。
- 產業配置:AI/半導體設備、雲/資安、工業自動化、創新藥為核心;能源降配、選擇性佈局航空/運輸。
- 風險控管:關門若超兩週,波動恐放大;以期貨/選擇權對沖財報前後的指引風險,並關注第一批恢復發布的就業與通膨數據之「再定價」衝擊。
- 外匯策略:美元逢彈調節,觀察歐元在成長掣肘下的上行力度;日圓傾向企穩,適合作為亞洲風險對沖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