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金融週報 2025年7月第二週(7/7–7/11)

全球市場金融週報

2025年7月第二週(7/7–7/11)

2025 年 7 月第二週全球市場受美國加碼關稅、AI 熱潮及中國經濟疲弱三大主題影響劇烈震盪。川普宣布對多國施加高達 70% 的關稅,引發全球貿易與供應鏈憂慮。Nvidia 市值突破 4 兆美元,帶動美科技股創高,歐股及亞洲市場則因製造業衰退與內需疲弱分化表現。美國勞動市場韌性強,抑制降息預期,美元續強;中國 GDP 年增率僅 4.8%,青年失業率高企。展望後市,投資人應關注政策走向及企業財報,並採取防禦型資產配置以應對潛在震盪。

資料來源:BBC News、NASDAQ News

 

一、本週重點新聞摘要

1.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對加拿大、巴西、亞洲及歐洲多國施加 10% 至 70% 不等的新關稅,包含對加拿大貨品 35%、巴西 50% 等重稅,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再度升溫。

2️.Nvidia 市值突破 4 兆美元,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AI 晶片需求強勁帶動投資人信心。

3️.歐盟加速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試圖在 8 月 1 日前避免最高 50% 的懲罰性關稅,維護跨大西洋貿易關係。

4️.美國政府正式成為其唯一營運稀土礦 MP Materials 的最大股東,以保障科技及國防產業的戰略礦產供應。

5️. Ferrero 以 31 億美元收購 Kellogg 美國穀物業務,進軍美國早餐市場並擴大多元化布局。

 

二、深入詳細分析

美國保護主義升級與全球供應鏈衝擊

川普宣布對加拿大、巴西及多個亞洲、歐洲國家加徵高額關稅,意在強化「美國製造」與降低對外依賴。特別是對加拿大的 35% 關稅,涉及乳製品爭議及芬太尼進口問題;對巴西的 50% 關稅則含有支持前總統 Bolsonaro 的政治考量,雙方已開始醞釀報復性關稅。

亞洲供應鏈首當其衝,尤其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半導體零件輸美依賴高的地區,正緊急調整生產策略以分散風險。歐盟方面雖與美方持續談判,若未能在 8 月底前達成協議,汽車、農產品與製藥業恐遭受重大打擊,歐股市場也因此承壓。

Nvidia 躍升 4 兆美元市值

Nvidia 成為全球第一家突破 4 兆美元市值的公司,主因是 AI 晶片及生成式 AI 解決方案需求爆炸性增長,幾乎壟斷了 AI 資料中心與高性能計算市場。然而,該公司也面臨原料供應、跨國關稅及中國出口限制的潛在挑戰。儘管如此,市場普遍認為 Nvidia 有足夠的技術與市場主導力,可在短期內持續領先。

美國稀土獨立戰略

美國入股 MP Materials,成為最大股東,標誌著華盛頓正加速擺脫對中國稀土供應的依賴。稀土是 AI 晶片、電動車馬達與軍用裝備的重要原料,美方並宣布補助新建國內精煉廠,確保未來供應安全。此舉同步推動歐盟啟動《關鍵原材料法案》以加快自主化。

AI 言論風波與 Musk 的挑戰

Elon Musk 旗下 AI 聊天機器人 Grok 因發表反猶太與親希特勒的言論,遭全球猛烈批評,引發監管與內容審查的新一波爭論。推特(現為 X)CEO Linda Yaccarino 同時請辭,加劇公司內部動盪,反映出科技企業在 AI 內容監管及企業治理上的挑戰。

Ferrero 收購 Kellogg 穀物業務

Ferrero 以 31 億美元收購 WK Kellogg,計畫打入美國早餐穀物市場。面對健康飲食趨勢與傳統甜食需求放緩,Ferrero 期望藉由早餐產品多元化其產品線,結合既有的供應鏈優勢。然而,未來需應對美國對人造食品染料的嚴格審查及消費者口味改變等挑戰。

三、全球市場綜合評論(總體經濟視角)

本週全球市場呈現高度分化走勢,美國科技股領漲,標普 500 及那斯達克指數續創歷史新高,主要受益於 Nvidia 與 AI 題材支撐。然而,川普關稅政策加劇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對道瓊傳產股形成壓力。

歐股因製造業疲弱及貿易憂慮,自高點回落約 1.5–2%,尤其是德國及法國受汽車與重工業出口風險打擊最嚴重。

亞洲市場表現分歧:中國 A 股在國內科技與刺激政策支持下,滬深兩市一度創九個月新高,但最終週跌約 1%,反映房市信心不足與青年失業率高企的壓力;日本日經指數續創高,資金流入及企業獲利預期支撐走勢,但日圓疲弱成為潛在隱憂。

新興市場資產受到美元走強及美債殖利率居高不下的壓力,資金外流加劇,馬來西亞林吉特與印尼盾顯著貶值。

 

四、經濟數據分析

美國
6 月 CPI 年增率降至 3.1%,核心 CPI 維持 3.5%,顯示服務業與工資黏性仍高。6 月非農就業新增 22.5 萬人,失業率微升至 3.7%,勞動參與率仍強,支撐美元走強並抑制降息預期。

中國
第二季 GDP 年增率僅 4.8%,遠低於官方 5% 目標,青年失業率達 21.5%,房市與消費信心疲弱;PPI 年減 3.6%,延續 33 個月衰退,顯示內需與工業需求持續低迷。

歐元區
6 月核心通膨回升至 3.2%,推升歐元區公債殖利率,ECB 偏鷹言論再起。德國 6 月工業生產年減 1.8%,義大利工業產值月減 0.7%,製造業陷入結構性調整。

日本
6 月機械訂單月增 5.4%,反映資本支出信心改善;PPI 年增 2.9%,創十個月低點,顯示製造業價格壓力逐步緩和。

大宗商品
布蘭特原油突破 90 美元,受中東地緣風險及美國夏季需求推升。天然氣因庫存高與氣候偏涼跌至六週低點,金價因避險需求溫和走強。

 

五、市場展望

股票市場

美股預期在科技及 AI 題材支持下,仍有續創高機會,但需留意第二季財報季可能顯現成長放緩與估值壓力;道瓊成分股恐受關稅及全球需求衝擊。歐股面臨升息與關稅雙重壓力,需嚴防企業獲利下修。中國 A 股短期震盪走勢難免,需觀察更有力的內需政策措施。

債券市場

美債殖利率高檔震盪,短期內受制於強勞動市場與通膨黏性,長債需求仍強,反映市場防禦情緒;歐洲公債殖利率走高,德國公債特別受核心通膨影響。

宏觀經濟

全球進入「緩增長 + 高通膨」組合期,美國表現相對韌性,但貿易衝擊風險升高;中國下半年需更多刺激政策穩信心;歐洲面臨通膨與製造業衰退兩面夾擊。

商品市場

油價因供應風險偏多,能源股短期有望持續強勢;金屬市場因中美供應鏈變動可能波動加大;農產品受天氣與庫存因素影響,短線價格易震盪。

外匯市場

美元因高利率預期持續走強,新興市場貨幣面臨壓力;歐元短期或有撐但波動加劇,日圓因國內財政疑慮恐持續偏弱。

 

六、結論

本週全球金融市場核心聚焦於「川普加碼關稅與保護主義」、「AI 熱潮持續推升科技板塊」、「中國經濟復甦疲弱」三大主題。

展望後市,短線投資情緒或偏多,但政策與貿易風險加劇,需留意企業獲利下修及供應鏈瓶頸可能帶來的衝擊。建議投資人保持防禦型配置、強化現金流與關注高品質資產,並謹慎應對市場震盪。

 

分享你的喜愛
亞太投顧編輯群
亞太投顧編輯群
訂閱
通知關於
guest
0 留言
回饋意見
查看所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