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金融週報
2025年6月第一週(6/2–6/6)
2025年6月第1週,全球市場受到川普關稅政策與政治衝突劇烈震盪。美國總統川普將鋼鋁關稅提高至50%,引發歐洲與中國強烈反彈。與此同時,馬斯克公開反對川普支出法案,特斯拉股價暴跌14%。歐洲央行為因應成長放緩與美國政策衝擊,宣布降息至2%。OECD下調全球成長預測至2.9%。整體而言,全球市場處於波動期,投資人需防政策與地緣政治突變所帶來的連鎖衝擊。
資料來源:BBC News、NASDAQ News
1.本週焦點摘要(Highlights of the Week)
A.川普加倍全球鋼鋁關稅:美國總統川普將鋼鋁進口關稅從25%提高至50%,引發歐洲、加拿大、中國等主要貿易夥伴的強烈反彈與報復威脅。
B.川普與馬斯克公開決裂,特斯拉暴跌14%:馬斯克公開反對川普的財政法案,兩人激烈交火導致特斯拉股價暴跌,引發市場恐慌。
C.歐洲央行(ECB)降息至2%:面對美國關稅與成長放緩,ECB連續第八次降息,希望維持區域經濟穩定。
D.美中貿易協議破裂邊緣:中美雙方指控對方違約,關鍵稀土出口、晶片禁令等爭議再起,使6月簽署的停戰協議岌岌可危。
E.OECD下調2025全球成長預測至2.9%:點名美國保護主義與英國高債務為拖累主因。
2.焦點事件解析(In-depth Analysis)
A.關稅戰再起:川普全球加徵關稅與合法性爭議
川普政府以保障美國關鍵產業為由,正式將鋼鋁關稅調升至50%,涵蓋歐盟、亞洲與發展中市場。儘管法庭曾判此舉違憲,川普透過舊法條繞道推行。市場對可能重演2018–2019年貿易戰充滿憂慮。
B.川普與馬斯克衝突引爆市場震盪
馬斯克公開反對川普的「Big Beautiful Bill」,批評其將美國赤字推至2.5兆美元,引發白宮報復威脅取消特斯拉、SpaceX合約,導致特斯拉股價單日重挫14%,市值蒸發1500億美元。
C.美中貿易停戰協議告急
中方指美國未解除非關稅壁壘與出口管制,並抗議晶片禁運與簽證拒發。美方則批中國未履行稀土出口承諾。儘管川習通話試圖緩解局勢,但協議信任基礎已破裂。
D.綠能政策逆轉風險加劇
川普撤銷IRA法案下的補貼與減稅,導致清潔能源投資連續下滑,包括HIF Global的70億美元電甲醇廠計畫被擱置,市場對美國氣候承諾產生懷疑。
E.歐洲政策應對與風險管理
面對美國保護主義與自身經濟停滯,ECB主動降息至2%,但同時指出貨幣寬鬆空間有限。法國葡萄酒業與英國鋼鐵出口商則成為第一波衝擊對象。
3.全球市場回顧(Global Market Review)
股市
美股在週中觸及多月高點,科技與半導體族群表現突出,但隨著特斯拉暴跌、川普關稅擴張引發波動,指數週末回吐漲幅。標普500、那斯達克100與道瓊全數收黑。
歐洲股市因ECB降息與歐元走弱支撐,表現相對穩定;亞洲股市受日圓升值與中國製造業數據不佳拖累,表現疲弱。
債市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週內升至4.46%,反映市場對政府支出擴張與債務風險的擔憂。英德公債亦隨通膨與政策預期波動走高。
原物料
能源價格受到中東地緣風險與夏季需求預期支撐。金銀避險買盤強勁,白銀飆至13年新高。農產品方面,玉米、小麥、黃豆因天氣與出口變數波動劇烈。
4.經濟數據分析(Economic Data Analysis)
- 美國經濟:4月JOLTS職位增至739萬,顯示勞動市場韌性。5月ISM製造業指數續跌至48.5,連六月萎縮。首季GDP年率下修至-0.2%,為兩年來首度收縮。單位勞動成本攀升至6.6%暗示通膨壓力。
- 歐洲經濟:歐元區CPI放緩至1.9%、核心CPI至2.3%,支持ECB降息。德國製造業訂單上升0.6%,但整體投資動能疲弱。
- 中國數據:5月財新PMI降至48.3,創2年半新低,反映出口與製造業下行風險,並導致亞股走弱。
5.市場展望(Market Outlook)
股票市場
科技與原物料股仍具動能,但面臨關稅衝擊與政經不確定性干擾。消費、汽車與防禦類股易受打擊(如Ford、GM、Leidos)。預期短線波動升高。
債券市場
市場消化龐大發債壓力與降息預期,短期內殖利率震盪為主。ECB可能暫停寬鬆,美債則視7月財政法案進展而定。
大宗商品
若美中貿易緊張升溫,黃金、白銀、能源仍具防禦性買盤。農產看天氣與出口進展,尤其是玉米與小麥具向上潛力。
外匯市場
美元指數受高殖利率與避險需求支撐;歐元走弱,因ECB寬鬆與區域成長放緩。人民幣受中美關係惡化壓力加大,日圓因避險需求走強。
6.總結(Conclusion)
2025年6月首週,全球市場再度陷入政策與地緣風險交織的震盪期。川普主導的加稅政策與財政法案,不僅擴大國內外對抗,亦引發企業與資本市場的高度不安。歐洲試圖以貨幣寬鬆因應衝擊,中國則在製造業數據惡化中尋求穩定。
展望未來,市場將高度關注以下三大變數:
- 7月前川普關稅是否擴大或轉向
- 美中貿易談判是否復甦或破裂
- 特斯拉與馬斯克是否將引發更多科技與政策衝突的示範效應
投資人應提高防禦部位,關注政策風險、貨幣政策走向,以及大宗商品波動可能帶來的資產重估。